前段时间,广州市召开推进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,其中提出要在大抓产业发展上出实招见实效,加快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,筑稳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。
产业兴乡
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。乡村产业振兴是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,更是破解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难题的重要抓手。2023年4月1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视察时就明确指出,“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”。
广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,连山接海,各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明显。一直以来,广州坚持以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建设为抓手,充分发挥山水优势和大都市的便利,高度重视岭南人文传承,积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。2021年,广州市35个村镇获评省级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专业村镇,包括了种植、水产、畜禽、休闲农业等方面,既有主导产业、优势产业,又有独具地方特色的特色产业,可谓特色明显,成效显著。2022年,广州共有170家企业获批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,总量跃居全省第一。其中新认定27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,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,涉农收入超380亿元,累计带动农户6万多户,每户年均增收约1.2万元。2022年,广州市新增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,总数达到15家,居全省各市之首。
现实难题
基于广州的战略定位,从更高要求看,乡村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。
一是产业发展思路受限且市场主体不强。即使是坐拥大都市便利,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人力和技术仍然面临短缺难题,产品拓展的渠道和能力仍然面临多种制约,导致乡村产业发展经营相对分散、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,个别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不够明显。一些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规模较小的涉农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,因缺乏产业经济思维和龙头企业引领,往往是“有心无力”,可能面临有生产无产业、成本高收益低、风险大稳定性弱等困境,难以真正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做大。
二是产业发展要素整合不力且人力资本不足。一方面,乡村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整合不力,经营不善。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难以整合、资金技术普遍短缺、市场拓展渠道不畅以及人才下乡入乡不易,致使乡村的稀缺价值资源难以得到聚合创新,乡村产业持续发展乏力。另一方面,乡村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不足,缺产业领头人才。乡村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劳动者不足;甚至受非农产业和中心城区虹吸效应影响,拥有产业发展需要一技之长的乡村人才容易“离乡离农”,进一步加剧了乡村人才短缺和人口外流。
三是企业进村入乡通道不畅且缺乏激励机制。优质企业要引进来,就必须有相应的对接载体。然而,受市场机制自发引导,城市天然就是要素聚集地,农村资金、土地、人才源源不断流向城市,进村入乡少,造成农村资本对接的平台和载体建设的发展动力不足。特别是乡村自然资源要素管控严格,出于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等顾虑,企业入乡进村需要的建设经营用地受到严格的管控,在乡村开展生产经营的企业面临较高投入风险。
实践路径
走在全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高质量发展最前列,既是广州的使命,也是广州的担当。筑牢“百千万工程”高质量发展的乡村产业基础是必然选择。面对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难题,关键是要立足地域优势,构建“政府推动、企业主体、市场运作、合作共赢”的长效机制,坚持走特色种养、特色食品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之路,打通城乡生产要素互动的梗阻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一要将企业竞争优势与乡村资源禀赋相嵌。坚持将企业优势与乡村的区位优势、资源优势和人脉优势相结合,以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为总引擎,把握乡村建设行动蕴藏的巨大潜力。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资金、技术、生产、组织和人才,尤其是对市场反应敏锐等方面的优势,厘清乡村的资源禀赋、劳动力和消费潜力等优势,以自身优势产业为切入点,推进企业入乡进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。
二要构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。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和三产融合,提高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收益率,为资本的“城—乡”流动奠定产业基础。聚力人的“城—乡”流动,尤其是有一定人力资本、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的人的入乡进村或返乡回村,激发乡村发展活力,带动资金、信息和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“城—乡”流动,助力乡村劳动者企业家精神培育,为企业入乡进村增加商机和可能。最终实现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、互利共赢。同时,积极探索扩大农村承包地产权结构的开放性,支持通过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,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盈利潜力和空间,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向乡村,激励更多的企业入乡进村。
三要建立城乡空间资源的再生产体系。积极开发农业农村人文、社会和康养功能,通过发展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等传承农业文明,大力发展农业数字化,积极推动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,拓展城乡产业发展空间,形成多业态协同发展新格局,以利于乡村发挥特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,利用好土地、生态和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,吸引更多适合乡村发展需要的企业入乡进村,助力乡村产业聚集成链。
四要以金融创新助乡村产业发展行稳致远。一方面,积极创新金融投资工具,鼓励企业、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资助、补助、奖励和股权量化等方式支持乡村公益性、公共性项目建设,聚力社会资源,助力乡村社会事业发展。另一方面,创造条件建立乡村投资和产业发展平台,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,撬动金融资本、社会力量参与,发挥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的优势,聚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,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(作者罗明忠;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、教授,广州市新型智库建设重点基地-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)